裁员潮 才刚刚开始!互联网的大刀 还在挥舞..(组图)

互联网企业裁员潮,真的来了。

自腾讯和阿里之后,京东裁员也上了热搜。

裁员力度有多大?连零售,物流等主流板块都被列入其中。

并且还是10%-30%的比例,像京喜广东这样的团购项目部门,还直接全员裁撤。

当年刘强东说绝对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结果几轮大刀阔斧下来,近万人就这么被毕业了。

果然还是东哥说话有水平。

除了京东,其实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情况都不太乐观,不少大厂都传出了裁员的消息。

比方有赞直接裁掉了近2000人,一下开走超过半数员工,总部两层楼都空了。

光是被裁人的工牌就堆满了储物箱。

除此之外,滴滴裁掉了货车项目,快手,字节跳动,爱奇艺等互联网大厂也都传出了裁员消息。

以往只在年末固定裁员的互联网企业,此时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这不是年初才裁了次,咋又来了一次?

这一切,或许是互联网黄金时代结束的预兆。

在不少人看来互联网企业这些主打线上业务的行业,应该是最赚钱的风口,咋会这么频繁且大规模地裁员呢?

大部分人肯定会把问题归咎于经济下行,但这只是表面原因。

这个定时炸弹,早就埋下了。

只要你看过这些大厂的财报,就能发现他们只是看上去很赚钱。

强如拥有双十一购物节这种盈利炸弹的阿里,电商业务已经是负增长的状态。

大裁员的京东,去年全年亏损了36亿元。

十个互联网大厂九个亏,真不是开玩笑。

在以往,大厂亏钱没问题,只要规模能上去,资本市场就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给他们供血。

于是就发生了过去互联网黄金20年,也是大厂之间厮杀最为惨烈的20年。

早期的腾讯和360大战开启了互联网公司的互撕,在被监管层拦下后,这种「战争」变成了另外的模式。

那就是,并入。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阿里和腾讯的大战,阿里想撼动微信的地位,所以投资了陌陌。

腾讯想撼动淘宝的地位,所以投资了京东。

再然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不是腾讯就是阿里,反正不站队的公司,全部都没了。

资本无序扩张,从此拉开帷幕。

在2020年之前,这一切都是正常的,包括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这些公司都是亏损依旧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这其实主要是外国的互联网科技公司都是这样走来。

亚马逊也是亏损了多年,等到他想赚钱后,不到几年就把前面多年的亏损都赚回来。

这个模式,是资本市场看中的。

于是,国内也复制起来。

类似京东,去年还招了11万名员工,招人除了真的需要,还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拓展业务,不管这个业务能不能做起来,先占住茅坑便是。

一个是人才争夺,纯粹是将人才吸纳进来,不给竞争对手得到。

结果就是大量低产出的员工,却占据着高额的成本支出。

这次被裁员的京东物流在去年拥有24万一线员工,工资支出为261亿元,人均月支出近万元,加上六险一金,人均支出达到11万元。

这还只是主流业务一线员工的工资成本。

本来这个模式只要资本市场买单,再亏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京东物流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已经跌破发行价。

而国内反资本无序扩张已经是雷霆之势,监管层已经展示出决心,这政策绝不是喊口号。

多重夹击之下,互联网公司的高光时刻,从此陨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腾讯宣布「清仓」京东的股票,全部送给持有腾讯股票的人。

老徐持有腾讯股票,近期也是被分到了一点京东的股票。

是京东不赚钱了所以腾讯要抛弃它吗?

实际上,不是的。

三大电商巨头里面,京东算是最稳定的,清仓京东更像是腾讯给监管层作出的一个决心。

这件事甚至可以视为互联网公司黄金时代的转折点,以后不断并入的情况,不会再有了。

当然,这是公司层面。

回到裁员,这里面不止是财报上的数字,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和家庭。

这段时间,杭州的法拍房明显增多,大部分都是这群互联网新贵因为被裁后无力缴纳高额的房贷开始断供。

于是,断供潮也开始了。

如果你留心去看这些裁员名单,会发现主力有两个,应届生和35岁以上的程序员。

前者还好,没有家庭压力再找一份工作就好;后者就麻烦了,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压着。

再找工作,也面临企业看不上的风险。

有的好点能去中小厂呆着,可能没有之前薪酬高但至少有个着落,而那些中下厂的就比较麻烦了。

低不成,高不就就是他们尴尬的际遇。

更难受的是,大厂裁员尚且有N+1赔偿,中小厂大多连个赔偿都没有。

老徐前两天在抖音看到一个人的视频,说自己快40岁了,被就职了8年的公司开除,不知道以后还能做什么。

按他的描述,这8年来他不说工作出色,但至少对得起自己的工资。

可到头来依旧是逃脱不了被裁的风险。

最后他的感慨是,难道宇宙的尽头真的是体制吗?

这个视频让我记忆深刻,以至于我在写这篇文章都忍不住想起他说话的画面。

实在是心酸。

看到这里,我估计很多人会想问,那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这里我想的是,属于互联网的时代已经过去,下一波热钱应该会换个方向了。

目前看来,新能源汽车崭露头角。

毕竟最近公布的高管薪酬中,小鹏汽车的高管已经名列前茅。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是接受现实。

以往动辄年薪百万的情况可能会变少了,应届生年薪30万起步,已经不是随便一个毕业生都行,名校乃至研究生学历可能才具有这样的资格。

钱,会越来越难赚了。

这也提醒我们,特殊时期更要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提高自己抵抗风险的能力。

什么尽力撬动杠杆,什么提前消费,什么风险投资,这些都是普通人现在能干得动的事情。

稳、保本、握住现金流才是王道。

如果你恰好是被裁员的员工,老徐我的建议是稍微降低工资预期。

动辄年薪几十万百万的行业,太少了;

这年头大家动不动就是百万千万过亿的金额时常让老徐惊愕是不是通货膨胀忘记带上我。

好像只有我还记得,我们的纸币还有几毛钱这种。

只有熬过寒冬,才有机会冲击下一波热潮。

是时候,抛弃幻想,面对现实了。


相关报道:疫情下的北京失业中年:赶上互联网红利,竟有定居的“幻想”

最近身边的一个朋友突然间就被辞退了,而且是一线互联网大厂,周末跟我聚了下。喝了点小酒,聊了很多,他说我可以把他的经历发出来,因为他已经看淡了,只要不提他名字就行,如果有人打赏,就把打赏给他。

我本来不擅长写这种文章,让他把心路历程写了一遍,写完发现简直没法看,这两天被我一顿猛改,感觉更没法看了,大家凑合着看吧。

文中叫他老王吧,其实他也不姓王。

老王是2009年四川某985毕业,作为一个四川人,深知自己迟早要回四川,于是准备先来北京看看,过一两年就回去,毕竟从小到大没离开过四川,再不出去看看就迟了。

选择北京也是因为他觉得北京有底蕴,适合他这样没啥文艺细胞的闷骚青年。

到北京后随便找了个工作,觉得那个公司还不错,在四川的时候校招才给4000多,北京公司直接给7000多,吓了一跳,就加入了,工作内容是安卓开发,他战战兢兢说自己也不会安卓,他主管说想学吗?想学我教你啊。

他没想到,当时还挺冷门的安卓开发会在接下来几年里大放异彩,很快,工作到第三年,奖金没有同事高,于是准备跳槽,有另一个小公司,刚拿到风投,招聘启事上就写了一行字,“只要你专精安卓,多少钱我们都能给得起”。

然后他去面试,对方也不是hr,而是一个业务主管,稍微问了下他之前的工作内容,看了下他写的代码(那时候的常规操作,直接翻工程文件),问了下他的血压、有无遗传病史,然后就说如果没啥事,要不下午来上班吧,月薪三万,此时是2012年。

当时他就被吓住了,没想到这么浮夸,不会是骗子公司要割他肾吧,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这样的三年安卓经验、过硬教育背景的人,在互联网公司那里就是这个价,童叟无欺。站在北京西二旗贴满“招租广告”的天桥上,买了一袋糖炒栗子,他觉得自己可能要出息了。

于是他欢乐入职,入职一年多,发现自己变了,给自己买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乔丹鞋,外星人笔记本,机械键盘,巨贵的耳机等等,最大的梦想是买特斯拉,然后每天继续挤地铁上班。多说一句,2013年已经有了特斯拉,那时候这车尽管漏雨,但巨贵无比,具体多贵我和他都不记得了。

随后认识了公司搞测试的妹子,也是四川的,观念和他差不多,将来准备回成都,来来回回聊了半年多,国庆去见了父母,这门亲事没人反对,基本就确认了下来,2015年结了婚。

婚前收入不错,攒了一些,本来准备回老家买房,不过2016年房价大涨,作为后知后觉的年轻人,而且他们本来准备回成都买房,一直没当回事,直到2016后半年年才意识到他们应该在北京看看,一看就想买,到处借钱凑了首付,没想到买到了房价历史大高点,背上了一个月一万六的贷款,随后北京出台限购,房价被锁死了。

毕业五年后在小公司混得不顺心,公司做出来的产品经历了疯狂砸钱后用户一直上不去,投资人没了耐心撤出了。公司开始明显走下坡路,领导逐渐开始越来越变态,比如要求晚上十点对进展,早上八点半全员开例会,他觉得没意思了,就去招聘app上刷了下简历。

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一个大厂的消息,问他有没有兴趣加入他们公司,他都惊呆了。

这公司作为全国前三的互联网大厂,当年去他们学校校招的时候鼻孔都是朝天的,全校总共招了不到五个人。

当时年轻的小王也去面试了,复试倒是进去了,考官出了三道题,他连题目啥意思都没太弄明白,考官面无表情地说,回去等我们通知吧,他在对方鄙视的眼神中灰溜溜地退出来,心里毫无怨言,反而感慨果然是大厂,就是牛逼,崇敬之情反而加深了。

后来觉得自己好贱。

这次电话面试的时候,本来以为又有什么超级复杂算法题,没想到对方问他链表反转、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这不大一《数据结构》课程基本知识吗?一脸懵逼中,面试通过了,他就去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厂。

对方问预期工资,他稀里糊涂说你们看着给吧,甚至挂电话的时候忘了对方开出了什么价。

进厂之后又被雷了一次,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要低了的情况下,还是成功倒挂了当初校招进入这个公司的老同学,他正好没经验,正好说话口无遮拦,接受老同学盛情邀请吃饭的时候透露了工资,那个老同学很快辞职不干了。人生无常。

后来在园区碰到多年前去学校招自己的那个考官,说为啥校招和社招差距那么大?当初校招的那些题哪来的啊?

那哥们已经干到了大领导,很感慨地说,说来惭愧,当时考你们的那些题,我也不会。

不过看你们一个个灰头土脸,真特么逗。

小王若有所思,原来这样啊。

工作内容本来以为会涉及什么复杂算法,毕竟这么大的厂子,没想到比他在小公司还低端,每个人管着一块责任田,一个月写不了几行代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同事瞎拉扯。

不过没想到的是忙得要死,提交不完的文档,做不完的ppt,对不完的需求,每个需求都只是往自己责任田加几行代码,但是该走的流程、该提交的文档、该参加的项目例会却一个都不能少。

有时候还得装忙,毕竟领导下班不走,领导的领导也不走,组里其他同学也都在那里似乎很忙,他跑了太扎眼,于是在公司看网文,后来知道其他人也是这样理解这个问题的,看到九点多再走,认识了类似唐三,猫腻,愤怒香蕉等一群有着奇怪名字的人。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多,他明显觉得自己的技术退化得不成样了,怀疑在这地方呆五六年估计再也找不到工作。后来跟同事一沟通,同事说屁事没,大厂都这样,自己当初北理工ACM的高手,不照样废了嘛,让他放心,大厂最关键的是了解业务逻辑,本来对代码要求也不高,进来了就在这里待着呗,只要不混到靠后的15%,又不会裁员。他才松了一口气。

多年以后,他回首往事,发现他就是那个时候人生出现了转折,观念发生了大变化,失去了风险意识。

后来的日子过得飞快,因为房子买了,要安心还贷,孩子出生了,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被孩子给占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出生对他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时间完全失控了,不知不觉间进入了2020年的“疫情时代”,随后的时间更快了,在公司期间,他被提了两级,但是由于不太爱说话,跟领导关系一般,每年评级,都是中等偏上,也不担心被辞退。

倒是当上了小主管,只是跟大领导关系很一般,被提拔的主要原因是他确实没出啥错,比他优秀的那俩嫌当领导麻烦,于是轮他了,而且确实对业务比较熟。

当上了小主管后,彻底脱离了代码岗位,他觉得这也没啥问题,毕竟每个码农的终极目标就是不做码农,总不能一辈子写代码吧。

我就是他那段时间和他认识了,因为我们两个公司业务有联系,他是那边的接口人,我是这边的接口人。

后来我领导批给我一千两百块,让我去找合作公司重要联系人吃饭,降低摩擦成本,我就去了,然后和他混熟了,正好两人都爱玩dota和穿越火线这种上古游戏,还都打得巨烂,后来开始组队玩,都打的烂,也不好意思说对方。

整体而言,他是个随遇而安的人,觉得赚的钱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也远远超过了那些没出来的同学,一直这样也挺好。

由于自己收入不错,老婆干脆不上班了,又生了一胎,家里有余钱,又买了一套小的不太能住的学区房,储蓄也花光了,这下房贷冲到了三万多。

然后就到了今年年初,风暴降临了。

其实去年年底就有了苗头,当时中概股在海外一直状态不太好,不少他的同事股票下跌过程中没破产,补仓补破产了。

国内市场萎靡不振,公司很多盈利项目也转入亏损,大领导们天天把“收缩战线,集中优势兵力投入关键战场”挂在嘴上。

他后来说自己政治嗅觉太差,直到通知他被裁了,他才明白什么叫“收缩战线”,原来是这么缩,公司的一次缩,落到自己头上就是一场劫。

不过主要也是觉得不太可能被裁,因为自己考评一直在前30%,除非裁员率超过70%,否则自己就是安全的。

谁能想到整个团队都被裁了。

通知他那天毫无征兆,大领导就叫他过去谈心,说是咱们部门盈利不佳,这时候必须壮士断腕,今天说的这些呢,并不是觉得你们能力不行,只是咱们部门遭遇了市场低迷,也是没办法的事,你看我都在这里干了十几年了,现在也有风险,干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困难。

他懵逼了,领导您不妨直说。

领导说裁员名单上有你,我也是今天才看到,之前并不知道,好聚好散吧,你是我第一个沟通的,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们组基本都被裁了,不止你们组,咱们部门三分之一的项目组全被裁了,极少人员转岗,这种安排我不理解,不过也得执行。

后来他知道,他领导有件事说了谎,同时有件事没说谎。

说谎的是,裁员名单是领导报上去的,事先当然知道要裁谁。

没说谎的是,领导确实也有风险,因为他很快也被裁了。

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接下来的事全程懵逼,在工位坐到下班,找了个麦当劳来回刷手机,直到十一点多,回去又在车里坐到十二点,上楼后老婆孩子果然睡着了。长嘘一口气,反正也没想出来怎么解释今天这么魂不守舍,终于不用解释了。

后来的事一直迷迷糊糊,清退、交工卡、散伙饭,有条不紊,公司为了高效开展清退工作,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等他从hr那里签完字,回到工位,发现电脑已经登录不进去了,关机,拆线,送去“技术部”归档。

从公司出来后,突然有种悲凉,这辈子都进不去这栋楼了。

回家也不跟老婆说自己被辞退的事,天天跟之前一样去上班,老婆问为啥最近状态这么差,他说项目压力太大,所有人都这样。老婆问他是不是碰上啥困难了,他说项目进度太紧,大家都不太好过。

那段时间他办理了人证车证,去注册了网约车,准备开始跑出租,因为他的车是电动车,车库有充电桩,享受国家电网补贴,一公里才几分钱,算了下,跑网约很划算。

后来又觉得自己编码能力尽管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应该和自行车差不多,多年不骑重新拾起应该不难,于是每天开车出去找个辛巴克抓学习,顺便投简历。

面试了一些公司,发现倒是能找到工作,不过那边确实对年龄有意见,不愿意招有孩子的大龄中年,觉得他没法保持工作强度。

而且确实不招领导,只招基层码农,当领导的工作经历反而对他是一个累赘,对他的编码能力也有怀疑,觉得你这么多年不写代码,还能干编码吗?工资不愿意给太高,因为现在人才市场最不缺人才。

最后他愿意去的公司都在裁员,不愿意去的还对他挑三拣四。

这个世界怎么了?

后来又去图书馆抓学习,可是心态不好,看不进去,到处张望,发现那里有很多和他一样装学习的中年人,奇怪的是,一眼就能认出来对方跟自己差不多。

直到有天他正准备出门装上班,媳妇叫住他,跟他说有啥事都可以家里商量,没必要自己抗。

他在纠结说不说的时候,他媳妇说早就知道他被辞退了,因为好久没看到他的工卡,有天用他手机登录了一下他们公司内部管理app发现权限已经注销,就知道被裁了。再说新闻里天天都是他们公司的倒霉事,他又闭口不说公司的事,明显不正常。

哦,原来知道了啊,那还装啥。

后来反倒是他媳妇把他开导明白了。

说咱们当初不是说好了要回成都嘛,北京这地方环境也不如成都好,咱们一家子都得了咽炎,小孩也喜欢成都,上次回去都不想回北京。

他说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

咱们也没户口,当初买学区房也是准备如果搞定户口就在北京上学,现在看不太可能了,反而不用操心户口的事了,咱们不是有成都户口嘛,回了成都反而省心。

他说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

媳妇又说,算过了,回了成都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两口子都去上班,这些年也有积蓄,卖了北京房子回成都买,日子应该不会太难。

他说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

所以前段时间他把小学区房脱了手,加上手里的余钱,终于不再担心房贷了,接下来准备把住的这套也卖掉,然后一家子回成都,回之前跟北京小伙伴都吃个饭,问了一圈,发现也省事,其实不剩几个了,自己竟然还是走得比较晚的,人生无常。

跟我喝了几杯,他说“十年京华梦”,曾经竟然以为自己是帝都人,曾经以为今后的日子会一直那样继续下去,没想到出其不意就结束了。

结束之后突然才想起来,自己当初来北京是想看看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想到呆了十来年,天天加班玩游戏,连颐和园圆明园动物园八宝山都没去,于是带着全家开车把北京转了一圈,之前没感觉,这次转圈竟然有了一种全家到北京观光的体验,曾经毫无感觉的一些景点,竟然觉得非常高大上,自己有点高攀不起。

下定决心离开后,反而对京城有了新的理解:

以前觉得自己怎么有勇气离开呢?

现在觉得当初哪来的勇气留下来呢?

又觉得其实自己跟当初的同学没啥差别,只是自己一念之间来了北京,赶上了一波互联网红利,这几年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竟然想在京城定居,如今红利褪去,他也该撤离了。撤就撤吧,都挺好。

总之,人生无常。

推荐阅读